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是指从妊娠开始到分娩结束期间妊娠妇女发生的泌尿系结石。妊娠期合并泌尿系结石可能诱发胎儿流产或导致孕妇脓毒血症的发生,对母胎发育构成潜在危害。在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约26%患者怀孕前有泌尿系结石病史,输尿管结石占上尿路结石的2/3,其中磷酸钙结石占74%,草酸钙结石占26%,与非妊娠期妇女结石成份有较大区别。妊娠期尿石症并不常见,患病率仅为0.%-0.%,但其处理对于妇产科、泌尿科、放射科和麻醉科医生来说却非常棘手。主要的问题包括放射性检查的不良反应、镇痛药物的应用、外科治疗和麻醉方法的选择等。据统计,和尿石症有关的早产约占总数的40%。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大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输尿管中上段约占58%,输尿管下段约占42%。因疼痛需入院治疗的孕妇中,尿石症是最常见的非产科病因。因此,正确处理妊娠期尿石症对有效治疗尿结石、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极为重要。
尿石症在妊娠期并非常见,肾绞痛是孕妇因非梗阻性疼痛而人院的最常见因素。妊娠期间发生尿路结石有一定的危险性,如肾绞痛、感染及梗阻均与早产或流产有关,对母亲和胎儿均有一定的危险。有症状的尿路结石发病率妊娠期妇女和非妊娠育龄妇女相比基本相同。据报道经产妇比初产妇更易患输尿管结石,两者比例大约为3:1。但经年龄配对,经产妇输尿管结石的发生率与初产妇无明显差异。左右两侧输尿管结石的发生率无区别,但孕妇输尿管结石的发生率2倍于肾结石。有症状的输尿管结石孕妇多在第二或第三孕期(即妊娠3~6个月或6~9个月),极少发生在孕期3个月内。妊娠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患者所处地理、环境、气候、体质、年龄等因素相关。孕妇结石的临床治疗目前正在经历一个转变。然而,这些转变正在外科介入的领域内发展。孕妇会产生一种利于结石形成的尿液环境,由于尿钙的含量增高明显,这种作用会被伴随的尿枸橼酸增加所抵消。因此,普遍认为在怀孕期间,结石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上升或降低。由于这些是短暂的生理的改变,通常不用代谢评估来寻找结石的原因,直到生育并恢复到健康的状态。Ross等回顾性总结6年27例妊娠期泌尿系结石病例资料,平均发病年龄26.8岁,26%(7例)孕前有尿路结石史,74%(20例)结石成份为磷酸钙(磷灰石),提示妊娠泌尿系结石的发生与妊娠生理代谢改变有密切关系。Smith等研究发现,妊娠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草酸钙、钙磷石、尿酸及尿钠浓度相关,妊娠妇女((PG)尿液中草酸钙与磷酸钙检测值均高于非妊娠妇女(NPG),依次为3.0±1.1对2.1±1.0(P0.02)与1.9±1.1对1.2±0.9(P0.05)。Taylor等报道尿酸升高是导致超重、肥胖或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过量摄入动物蛋白、氯化物、高热量食物如糖、碳水化合物、巧克力等,较少进食水果、含钾蔬菜,或饮水较少等,可诱发母体泌尿功能障碍,尿pH值下降,尿液中柠檬酸盐排泄减少、尿钙与尿酸排泄增加,促进妊娠代谢性结石的形成;临床观察发现,妊娠期妇女为了保障胎儿生长发育,大多进食高蛋白、高热能饮食,体重在短期内增长较快,蛋白质与糖代谢负荷增加,水、电解质代谢变化较大,加之受妊娠生理变化的影响,肾盂输尿管蠕动减缓,尿流淤滞,亦增加了结石形成风险。
妊娠所引发的一些生理改变会影响泌尿系统。最显著的解剖变化是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的扩张;这些变化在孕期6~l0周开始出现。妊娠诱发的肾积水是泌尿系扩张最常见的原因,可引起腰部不适或类似肾绞痛症状。在第三孕期(即孕期第6~9个月)上尿路积水高达90%,并持续至产后12周。右侧输尿管似乎比左侧更易扩张,但这种扩张很少发展至骨盆边缘。罕见的情况见于因结石引起肾自发破裂,一旦发生多发生在右侧。孕妇输尿管结石的病因与体液因素或解剖因素均相关。妊娠期孕激素的增加,作为一种体液因素可引起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输尿管的蠕动。Paller和Ferris()报道给动物注射孕激素和雌激素可诱发泌尿系统扩张的动物模型。但最近的证据提示机械性因素,尤其是妊娠期的子宫压迫可能是导致输尿管扩张的主要原因;一些因回肠膀胱或肾异位等改变输尿管的走行,并不与骨盆缘交叉的孕妇则未发生肾积水现象。尽管孕期肾积水的原因仍未明确,多数学者同意体液因素和机械因素在孕期肾积水中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妊娠期孕激素的影响,生理性肾积水在妊娠期妇女较为常见,其左、右侧发生率分别为67%与90%,原因是右侧输尿管受到右旋的子宫压迫所致。机械性压迫(妊娠子宫与卵巢静脉)可能是导致孕妇上尿路扩张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是上尿路扩张少见于盆腔段输尿管、盆腔肾或已行尿流改道的患者;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是导致上尿路扩张的另一个原因,孕激素可使平滑肌松弛,减缓输尿管蠕动,引起输尿管扩张,早期妊娠(6-10周)上尿路扩张主要与孕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尿酸的廓清率升高,尿酸尿浓度较正常高,加之孕妇饮水相对少,尿液浓缩,易使结石形成。机械性压迫及内分泌影响输尿管及膀胱等紧张性,蠕动功能减弱,尿流不畅。尿液淤滞,易发生尿路感染,促进尿路结石病的形成。另外,妊娠期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如进食动物蛋白脂肪过多,饮酒,喝浓茶等,均可能增加尿结石形成的风险。妊娠期常有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现象,可能有促进尿路结石形成作用。妊娠期不管哪种结石,如合并尿路感染及尿路梗阻,或肾功能损害,对母婴存在危险。如感染可致先兆流产或流产,增加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发育迟滞及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孕妇中毒血症,甚至多系统脏器功能紊乱,应引起重视。如单纯的妊娠期泌尿系小结石对母婴的危害较小,临床多无症状,易漏诊。
孕妇心排出量的增加以及肾血管阻力的降低,显著增加了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血流量(RPF),在妊娠中期,GFR与RPF分别增加40%—65%与50%—85%,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可高于非妊娠妇女50%以上,导致血液中血肌酐与尿素水平下降,与此同时,结石形成物如:糖、钠、钙、尿酸以及结石形成抑制物如:柠檬酸、镁、葡萄糖胺聚糖的排泄率也显著增加。尿酸、草酸在尿液中排泄量增加,对妊娠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以及孕妇饮食结构的改变、胎儿发育等因素相关。妊娠期妊娠期高尿钙症是促使妊娠期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GFR增加导致钙排泄负荷增加,甲状旁腺素抑制导致肾小管钙重吸收减少;胎盘1,25一二轻胆钙化醇水平升高,导致肠道钙重吸收增加及骨钙释放增加;由于受妊娠期解剖与生理性因素的影响,孕妇血钙水平可无明显变化,基本保持正常状态。
尽管对住院的孕妇而言肾绞痛是非产科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但孕妇的尿石症诊断仍是一种挑战;许多症状和体征可能被妊娠子宫所掩盖。随着孕期的进展,疼痛的感觉和定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Stothers和Lee()报道最终被诊断未梗阻性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大约25%最初被误诊为阑尾炎、憩室炎或胎盘分离。大多数患者除表现为腰痛外,多伴随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有时会伴随泌尿系感染。正常妊娠时也会偶尔出现血尿,但结石患者出现无痛性血尿是很少见的。对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特别重要的是留取尿液进行尿培养检查,原因是孕妇脓尿并不少见而且能减低尿培养检测的敏感度。如孕妇存在持续泌尿系感染或分解尿素微生物感染,应考虑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其他可能提示尿石症的症状有刺激性排尿症状、寒战、恶心和呕吐。但其他急腹症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泌尿外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应高度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yy/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