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S(软性输尿管镜逆行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适应证尚未完全统一,年EAU指南中,对于直径>2cm结石处理方式仍存在争议,FURL可作为不能行PCNL(经皮肾镜碎石术)或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的一个选择。(编者注:EAU指南依然秉承了这样的观点,即:如果不能选择PNL,则可以使用柔性输尿管镜或SWL治疗较大的结石,比如直径>2cm的结石。)FURS可以作为治疗<2cm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推荐方法,但是对于>2cm的结石选择仍需大样本研究。
特殊人群的患者,比如孕妇、婴幼儿、过度肥胖以及肾脏解剖异常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这类人群结石的处理需要与普通患者相区别。ESWL与PCNL在治疗特殊人群的上尿路结石上通常疗效不佳甚至是禁忌证,此时FURS则体现出它的优势。
经国外多宗文献报道证明FURS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妊娠期肾结石的安全、有效、可靠。
FURS与ESWL两者比较,随着FURS不断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有效性等特点逐渐凸显出现,使其在结石治疗选择上更加有优先性。
在FURS与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的相关研究中,整体结石清除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FURS在一些特殊人群的上尿路结石中,治疗方式选择上其优于ESWL、PCNL,清除率几乎与普通患者相近。
尽管FURS以其微创、高效、低并发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是对于FURS并发症仍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出现较多的FURS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和术后近期常见的输尿管损伤、尿源性脓毒血症、肾被膜下血肿、石街形成等,远期的并发症主要有输尿管狭窄。因此,进行FURS治疗上尿路结石时操作切忌粗暴,避免长时间肾盂内高灌注压。术中和近期并发症出现要给予积极治疗。术后要长期随访,一方面为监测结石的复发,另一方面可以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出现,达到早治疗,防止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
输尿管损伤可分为黏膜损伤、肌层损伤、输尿管穿孔、断裂。这些多是由于暴力操作导致。轻度损伤不影响手术进程,中度损伤需要留置输尿管支架管1~3个月,中度损伤需要中转开放治疗。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FURS术后尿液中的细菌入血而引起的全身反应。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顽固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约为50%。
肾被膜下血肿以术后持续发热伴腰部疼痛为主。肾周血肿不常见,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结石体积大、手术时间长、感染性结石是术后并发肾周血肿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使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等病也与FURS术后并发肾周血肿的发生有关。术前充分抗感染及术中提高碎石技巧和使用大口径输尿管通道鞘、低灌注压、缩短手术时间、分期手术等是减少肾周血肿发生的有效途径。
石街是输尿管中碎石累积在合适的时间内不能排出形成,可表现为疼痛、感染、肾脏功能损害等。ESWL术后石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结石部位及负荷,但FURS术后石街的形成因素尚未明确。在单因素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性别、结石的数量、结石负荷等因素为石街形成的可疑因素。EAU指南提出置入输尿管支架可防止直径>1.5cm的结石形成石街。石街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输尿管阻塞,当石街无症状时,保守治疗是最初的选择。有症状的石街需要ESWL或FURS治疗。
输尿管狭窄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病率<1%,主要是因结石长期堆积或在碎石过程中输尿管损伤及穿孔所致。
因此进行FURS手术时,直视下进镜,避免暴力操作,减少输尿管损伤,术中结石粉末化,可有效减少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近年来,随着FURS的广泛应用,其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上许多方面均优于ESWL和PCNL。随着FURS设备的不断改良以及临床医生技术越发成熟,以及其高疗效、低并发症的特点,FURS的应用必将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也会促进FURS医院普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yn/6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