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程少为 http://m.39.net/pf/a_8231855.html南京自6月10日入梅,到7月21日出梅。历经整整41天的梅雨期,创下20年来最长梅雨期纪录。堪称无缝交接的“三伏天”,又继续给大家带来“烤验”。这个区间是泌尿结石的高发季,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卓提醒广大读者,有六类人群夏季最容易被泌尿系统结石“盯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有效预防。
第一类:每天喜欢喝可乐等含糖饮料
美国波医院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肾病学会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经过8年时间的研究发现,每天喝一罐或者以上含糖可乐的人,与每周喝一罐以下可乐的人相比,患肾结石的风险提高23%。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可乐,其他含糖饮料也会造成类似后果。
第二类:肥胖人群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系列研究表明肾结石患病率增幅与肥胖人数增长水平相当。
美国德州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也指出,体重越重的人,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性会越高。造成肾结石的主要成因是日常饮食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蛋白质,所以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来促进新陈代谢是预防肾结石的最好方法,尽量避免含盐分过高的食物,并减少蛋白质、高尿酸及高草酸性食物的摄取。
第三类:情绪不稳定的人群
美国新泽西医学和牙科大学的科学家小组研究发现,强烈的焦虑和频繁的情绪问题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科学家们通过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发现,与其他人相比,肾结石患者在出现家庭纠纷、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及财务出现问题时产生的抱怨是他人的三倍以上。
第四类:单一睡姿人群
美国加州大学针对尿路结石患者的睡眠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发现,80%肾结石患者习惯于单一的睡觉姿势,睡觉翻来覆去者仅占17%,建议尿路结石病人多变换睡觉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肾脏,引起新的结石产生。
最容易让结石病患者忽略的是睡觉前吃得太饱,这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因此,陈主任建议大家在就寝前4小时用完餐,并且就寝前尽量不吃食物,这样有助于预防结石。
第五类:无肉不欢的人群
发表在《营养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每天吃克肉的人相比,吃素和吃鱼肉的人患肾结石的可能性要低30%~50%。
吃太多动物蛋白质可导致尿液中钙和尿酸含量增加,枸橼酸盐则相应减少。尿钙和尿酸是形成尿路结石的物质基础,而枸橼酸盐是一种尿路结石的抑制物质,其含量减少就会增加尿结石形成的危险。
第六类:炎症性肠病患者
发表在《肾脏病及肾血管疾病国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上肾结石的风险会上升。
这些炎症性肠病通常伴随着腹泻,它会增加脱水的风险,使尿液中引发肾结石的化学物质数量增加。
预防尿路结石注意这三个方面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卓提醒,炎热的夏季防治尿路结石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每天最好能喝-毫升白开水,注意不能用饮料代替日常饮水,尤其是天热出汗较多的人。最好在睡觉前半个小时和运动前后,喝~毫升水,能有效减少尿路结石的发生。
第二,针对反复发作的结石,可以通过结石的成分分析,进行饮食结构调整来预防。“结石家族”成员多,有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碳酸铵结石、碳酸镁铵结石,还有与遗传有关的胱氨酸结石。如果是草酸钙结石,平时要低钙低草酸饮食,除了少吃乳制品、豆制品外,高草酸食物比如菠菜等也要少吃;如果出现高尿酸,要避免进食动物内脏、少吃海鲜等高嘌呤食物。
第三,经常熬夜,会影响肾脏代谢,增加患上肾结石的概率。一些熬夜的人,爱吃夜宵,特别是啤酒、海鲜等。啤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嘌呤代谢成为尿酸的催化剂,嘌呤变成尿酸,尿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尿酸钙,肾脏中沉积出来是尿酸结石,即肾结石。尤其是喝啤酒后利尿,造成人体短时间内脱水,增加肾结石出现的几率。
陈卓主任提醒,已经确诊且有手术指征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等方法治疗。
(通讯员杨璞)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ks/6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