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碎石价格

老兵故事汇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61155.html

十年如一日的细心照护,让她们坚持下去的是爱与责任。那早已洗掉色的旧军装,是他的信念,而他,是她的信念。

在财管系志愿者们诚挚地问候下,老兵们将他们的爱情故事与辛酸过往分享给了志愿者。如今,老兵们的故事已经写完了,读者们准备好了吗?

迟到的幸福

杨胜文,年出生在四川一个贫穷的山区里。十四岁时,杨胜文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可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远离家乡,去到遥远的江西省。在江西,他每天与艰苦相伴,被凛冽的寒风不断敲打着,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两年后,因国家发展的变化,杨胜文从江西调配到离家较近的云南。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任务是接电线,每天扛着电线杆到一千多米的高山上,无论刮风下雪,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但是,年1月,他的命运变得不一样了。杨爷爷清楚的记得那一天,他正站在电线杆上观察远处的情况,却忽然从上面摔了下来,当时的他已经不能动了,只觉得腰疼得厉害,医院时,却发现一切都晚了。

后来,杨胜文转院到了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荣军院,也就是志愿者们去看望杨爷爷的地方,从爷爷口中得知,他在这个地方已经生活了61年了,如今83岁的杨爷爷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因为长期的战争,不停的炮声,使杨爷爷的听力出现问题,曾经的战争生活导致杨爷爷常年失眠。除此之外,杨爷爷还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炎,他每天不得不戴着尿管生活。但是,还好有人一直陪伴在杨爷爷身边,她就是杨爷爷的老伴金奶奶,83岁的她一直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

年,金奶奶受到家庭和生活的压迫,只身一人来到成都。在他们俩认识之前,都各自有一个家庭,但是由于生活不易和战争所迫,这两个家庭都不欢而散了。杨爷爷和金奶奶遇见时,杨爷爷的儿子对金奶奶一见如故,有一种非同一般的亲切感,就如同见到了自己最亲的人一般。后来,他们因为儿子的原因走到了一起。结婚后,他们经营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小家。

据金奶奶回忆,在结婚之初,杨爷爷的脾气非常暴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喜欢拿她“开刀”,把她当成一个下人一样去使唤她,总喜欢把气发泄在她身上。但她知道,这些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杨爷爷的身体状况不好,心里不舒服,所以造成脾气性格上的改变。当时杨爷爷有很严重的支气管炎,金奶奶看着这样的杨爷爷,心里特别难受,于是回到自己家乡自贡采摘各种有用的草药,用传说的偏方之法,尝试给杨爷爷治疗支气管炎,谁曾想到杨爷爷接连喝了三副后,居然真的治好了支气管炎。后来,杨爷爷在金奶奶的陪伴和照顾下,慢慢的脾气也不断发生转变。

转眼间,24年的时间过去了,杨爷爷知道金奶奶一直以来对他的好。正是金奶奶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才让杨爷爷的生活安稳幸福。在这24年期间,金奶奶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样的事情。早上,她五点多钟起床,帮杨爷爷穿好衣服和鞋子,整理好房间,就陪着他到室外散步,在室外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运动完后,两人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午饭过后,又陪着杨爷爷到外面去晒晒太阳、帮他按摩;晚上回家,帮他清洗身体;深夜的时候,还帮他翻身盖被子。一年四季亦是如此,可能在旁人里,这样的生活很枯燥,但这就是杨爷爷和金奶奶那简简单单的幸福。

在金奶奶的陪伴与照顾下,杨爷爷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不仅支气管炎好了,听力也逐渐变强,尤其是在心态方面,变得积极向上。下午的时候经常去到院子里,和同龄的老人一起打打牌,聊聊天,或去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散心。金奶奶也是一样,她每天不仅要照顾杨爷爷,还会在自己闲暇之时和其他老人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

这样的生活给了杨爷爷极大的安慰,感谢上天给了杨爷爷这么好的一个现在。虽然这份幸福来得有点迟,但终究是没有缺席。冰心曾说过:“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是穿梭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但不觉得悲凉。”苦往的人生,是为另一个独行的生命播撒希望,这就是人生的感动。

可敬的人

最美好的,也是最痛苦的就是爱情! 贵的也是 贱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我是个小说迷,看到过许许多多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爱情,总觉得这样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但最近,一对夫妻改变了我的看法,在他们身上我只看到了朴实、真挚,没有金钱也没有诱惑。

年年仅16岁的石爷爷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那就是参军,爷爷当的是铁道兵,主要任务是架桥和修铁路,因为爷爷对部队的热爱所以当兵期间他任劳任怨、主动积极,但正在他准备入党的时候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当时四川米易县涨洪水将铁路冲断了,爷爷与其战友前去抢修,可突然发生意外-一块板突然坍塌,与爷爷同行的战友全部牺牲,爷爷也受了重伤,医院治疗了八个月,因为爷爷是头部受伤所以影响了神经,导致爷爷左边瘫痪,说话也不利索,但爷爷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因为受伤导致行动不便,记性也不好但爷爷仍然积极的配合治疗。待伤势好转后爷爷转入了荣军院。

“老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爷爷的窗就是遇到了婆婆。年,29岁的石爷爷 次在荣军院见到了那时才20岁的婆婆,那时候国家体恤伤残军人,想要有个人来照顾他们,通过介绍爷爷一眼就相中了婆婆,但婆婆那时毕竟才20岁有很多顾虑,所以并没有马上接受爷爷,在之后的一年中爷爷仍不能忘记这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姑娘,于是便开始给婆婆写信并托人交到婆婆手里,虽然信中没有甜言蜜语,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问候,但可以看出爷爷十分希望再次见到婆婆以及对婆婆的想念。当然,这期间,爷爷也见过其他女子,但他心中始终忘不掉婆婆,可能正应了那句话“一眼认定你,终生就是你”吧,终于,在爷爷的坚持下年30岁的石爷爷终于和他心心念念的姑娘结婚了。

婚后两人并没有留在荣军院,而是去了婆婆的老家绵阳,在那儿他们先后育有一女一儿,刚刚好凑成一个“好”字,婆婆为了养活家庭便做了三亩田和一亩多地,那时的人思想很封建、固执再加上爷爷行动不便、婆婆经常一人外出干农活,所以免不了会有一些闲言碎语,但婆婆身正不怕影子斜,面对那些谣言婆婆心里虽然委屈但也没有退缩,婆婆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女人,最令婆婆感动的是爷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相信她的,丝毫没有怀疑过她。在婆婆的描述中,爷爷是个大方、善良、心好的人,那时的婆婆还年轻而且负担相对来说较重,所以免不了会跟父母争吵,虽然爷爷说话很吃力但仍会劝婆婆少说两句。因为爷爷经常生病,所以08年地震后,婆婆跟爷爷搬回了荣军院。

在荣军院里,爷爷每天都要做理疗婆婆也每天都要给爷爷捏腿按摩,但爷爷以前总是容易摔跤所以住过好几次院,而且不能长时间没人照看,爷爷的每次住院都是婆婆守在身边,照顾他、陪伴他,爷爷身上的很多毛病也都是因为婆婆的细致才发现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以前,爷爷的左边身体从早到晚一整天都是冰的,但现在因为婆婆对爷爷的锻炼,爷爷的身体开始变暖了。婆婆不仅是一个持家更是一个细致的人,因为婆婆的存在爷爷不再孤独也不再长年被病痛折磨。

我羡慕他们之间的感情,羡慕他们的默契,有时仅凭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看见他们我才懂的“平淡才是真”的道理。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不负时光,不负你。

平淡中的幸福

59年前的春天,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始,一位姓王的小伙子满心壮志参军入伍,成为了吉林通化长白山的第三十八兵炮兵班长。他是四川广元人,南方温暖的气候让这个仅仅只有17岁的小伙子在初到东北的时候有了些不适应。但是这位小伙子一心想着报效祖国,无惧这北方的冰天雪地,在这寒风中活出了自己梦想的样子。可是,老天爷似乎给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在一次排炮的任务中,排到了哑炮,他身为班长,冲锋在前,面部受了重伤,当场失明。这件事情,在这个年的秋天显得格外的无情。

尽医院进行救助,却终是没有带回他那坚定的双眼。起初,无边的痛苦将他包围,大千世界如今只剩下一片黑暗,他回味着,曾今所看到过的事物,亲人朋友们的问候,战友们的笑脸,似乎全都化作力量鼓舞他前进。作为一名 的军人,他终是振作了起来,积极配合治疗,经过四个月艰苦的治疗期,年年底,他转到了成都专门的疗养院,已然入冬的季节,似乎也没有那么寒冷。

在疗养院的时候,尽管有专门的人员来照顾他,但是年轻小伙子的自尊心强,怎么都不愿意随时需要人照顾,于是他开始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虽然说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但终究还是没有一个能说贴心话的人。年,缘分悄然来临,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他也下乡学习。在这个下乡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姓徐的姑娘。她的心地善良,朴实能干吸引了他。而那位徐姑娘,却没有因为他是盲人而嫌弃她,相反却被他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所打动。两人互相欣赏互相喜欢,并在年结为夫妻。结婚之后,妻子的细心照顾更是让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开始帮助妻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夫妻二人将生活经营得非常好。不仅如此,两个人还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尽管生活艰苦,但是一家人仍然过得非常的幸福。在那个文革年代,他每天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尽管眼睛看不见,也不能阻挡他非常努力认真的学习盲文,看盲文杂志,了解当时的新闻。

这些都是王爷爷亲自给我们讲述的他年轻的那些故事。现在王爷爷每天早晨早起吃过早饭之后就跟奶奶出门去散步,爷爷拿着探路的木棍,在这地上摸索着,不要奶奶搀扶,除了必要时候奶奶给爷爷提示一下脚下应该怎么走。散步回家,爷爷就开始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听收音机,了解新闻和国家的事情。爷爷喜欢看新闻频道,而奶奶呢喜欢看抗战片,看些家庭伦理剧,容易被电视里的剧情感动。爷爷和奶奶,从不吵架斗嘴,一直都是互敬互爱,互相关心,生活和谐。儿女孝顺,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尽管爷爷是盲人,但是生活并没有磨平他的耐心,一直都和奶奶生活得很幸福。如果说爷爷跟奶奶的生活是一种颜色的话,那一定是温暖的橙色,结婚几十年,将爱情过成了温暖的亲情,这或许是就是橙色所带给人们的温暖的意义。

树缠树绕树,相拥到耋耄。举案齐眉生,扶携度终生。

爷爷是个爱干净的人,不吃别人给他夹的菜,而是自己动手给自己夹菜。爷爷也是一个自律的人,喜欢喝酒,但从来不贪杯。

幸福的味道

年是历史上动荡的一年,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临时组成的中国人民 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路, 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不畏艰苦,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作为 的邓爷爷,曾经也在那片血流成河的土地上无私的奉献着自己。虽然双眼失去了光明,但爷爷从未抱怨。或许这是保卫祖国留下的最美的印记。

见到邓爷爷时和我先前想象中老态龙钟的暮年老兵很不一样,虽说如今已是82岁的高龄,但爷爷不仅面色红润,和蔼慈祥,而且精神矍铄,身体强健,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这背后的原因正是邓爷爷的爱人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料。邓爷爷和奶奶是一对平凡又令人羡慕的老夫妻,他们没有什么感天动地故事,只有细水长流,平淡与温馨……

邓爷爷21岁时与奶奶经媒人介绍而相识结缘,在那个陈旧闭塞的年代,两人一见倾心,在年的劳动节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时至今日已携手走过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邓爷爷和奶奶从未红过脸,邓爷爷说,夫妻就应该互相包容,互相照顾。奶奶没有出现之前,邓爷爷生活简单,自从有了奶奶,生活就变得幸福而温馨。

在那个生活困苦的年代,邓爷爷眼睛受伤,尽管国家给因伤退伍的老兵有补贴,但面对年事已高的婆婆和年少的五个儿女,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奶奶的身上。奶奶省吃俭用,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尽心尽力的照顾着邓爷爷,照顾着这个家庭。爷爷在那个时候虽然看不见,但是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协助奶奶完成一些家务,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温馨而幸福。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奶奶就如同一盏灯,温暖照亮了邓爷爷的心。

如今,国家的富强也让爷爷奶奶感受到了温暖,在荣军院里过着平淡却足够幸福的生活。每天清晨五点半邓爷爷会准时起床,在屋子里溜达几圈,奶奶起床后收拾收拾,做个早饭,便下楼买菜了。爷爷坚持要去,奶奶拗不过,便一起出了门。二老的感情日益加深,互相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照顾对方,天气好时,奶奶会带着邓爷爷在院子里拄着二老去后山找木材自己做的拐杖相携散步;邓爷爷洗澡时,奶奶不放心便隔一会儿去看一眼;爷爷在北方当过兵,喜欢面食,奶奶就经常包饺子,煮面条;爷爷也会在奶奶生病时照顾奶奶,帮助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两位老人家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白天奶奶陪着邓爷爷一起听收音机,听广播,了解国家时事新闻,晚上两人一起看电视,邓奶奶看自己喜欢的,邓爷爷就安心的在一旁听。邓爷爷很健谈,也很热情,虽然只上过初中,但自学过古书,是有文化,明事理的人,他爱国爱党,常感恩国家的政策,对周围的小事和国家大事都很关心,即使失明也能准确说出邻居的名字和地址。

人生长路漫漫,能遇见一个如意的人,携手走过风雨,走向幸福,不离不弃,互相扶持,互相包容,这就是 的爱情。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用爱感化坚硬的盔甲

在四川省荣军院里生活着一群老兵,他们是新中国的 ,他们是中国精神 的写照。他们不畏艰险,在国家安危和个人幸福的面前毅然选择为国冲锋陷阵,即使战争摧残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让他们无法像常人一样健康生活,他们也依然无怨无悔,在他们的身后有一个始终支持他们,给予他们希望与鼓励的人。

爷爷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而那个如灯塔一样照亮他,站在他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正是与他风雨共济数十年的老伴儿。爷爷的老伴儿是一名知青,是一个热心肠,有活力,有爱心的人。战争结束后,爷爷奶奶终于能够朝夕相处,但爷爷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奶奶便悉心陪伴照顾爷爷,让爷爷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但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奶奶身上,奶奶每天要去社区带孩子挣钱养家糊口,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有爷爷的陪伴这也是幸福的。看到奶奶每天辛苦忙碌爷爷也想要用自己的努力减轻奶奶的负担,让奶奶在不工作时可以多休息,所以他在家带孩子,做好饭菜等奶奶干完活回家一起吃饭,有时间就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换下来的衣服爷爷来洗,夫妇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相互照顾,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生活是越过越好,爷爷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原先可以走路的,现在只能靠着轮椅出行了。虽然如此,但他们依旧幸福,奶奶仍全心全意照料爷爷,甚至不惜为此改变自己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奶奶原先喜欢跳舞,经常和院子里其他奶奶一起打板子,爷爷经常去看奶奶表演,奶奶有时也会带着爷爷游览散心,呼吸新鲜空气,现在为了爷爷,奶奶已经很少去表演,跳舞,打板子了,而是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爷爷身上。

现在国家富强了,政策好了,两位老人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搬进荣军院,这里有专业的医生,有国家的生活补贴,有义工和护理员在奶奶顾及不上爷爷时帮忙照看。爷爷因为有结石,要吃清淡一些,奶奶就将所有注意事项一件件都记在心里,尽心尽力照顾爷爷,确保爷爷的健康。每天早晨和爷爷吃过早饭奶奶就推着爷爷一起去买菜,天气不好时爷爷就在家看电视等奶奶回家,两位老人平日喜欢一起看看电视,聊聊生活琐事,奶奶偶尔还会在家打板子给爷爷听,八十几岁的爷爷看到奶奶在面前打板子跳舞,总是会笑的合不拢嘴,满脸洋溢着幸福。

如今夫妇俩已相伴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爷爷奶奶不再年轻,生活也不再艰辛。他们的感情令人羡慕,平淡又朴实,幸福又从容,爷爷奶奶早已将所有的山盟海誓,以及对对方深沉的爱融进了嘘寒问暖中,平淡生活里。

用所有的爱来照顾你

那一年,他十八。我们都知道十八岁,意味着成人,应该逐渐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独立起来,不在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有什么需要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获得。那一年,他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怀揣自己的理想,投身于热血军营,想为父母争光,同时也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在他看来,好男儿不仅应该孝敬父母,更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事!然而也是那一年,老天爷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又不得不回到父母的身边,受到父母亲更加悉心也更加耐心的照料。他就是荣军院里“特殊”的伤残军人之一——干伟。

干伟,今年三十八岁。他的身体几乎全部瘫痪,承受着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就连动一下头也需要母亲用手扶着才行,在战争里,他失去了自主意识, 能用来表达情绪的方式就只有哭和笑,他的一日三餐都需要父母的悉心照料。当然,干伟的特殊不只在于他的年轻和伤残程度。

干伟,体重斤左右,他比一般的伤残军人都重!他安静的时候和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酷似一个安静的老大哥。他身体的这份特殊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源自他在受伤后父母的悉心照料。战争受伤后,医院进行治疗。亲情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感情,他的父母听闻他受伤后,不顾一切困难远赴哈尔滨照看自己受伤的儿子。他的父母虽然知道自己仅仅十八岁曾经活泼开朗的儿子可能要永远的躺在病床上了,但是仍然没有选择放弃。医院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直到现在,他的母亲已经整整照护了他二十年了。在哈尔滨期间,有着许许多多的不适应,但为了儿子两夫妻仍然日日夜夜的对儿子进行照料。等到干伟病情稳定之后才转入成都荣军院进行集中休养,父母也为了照护儿子也来到了荣军院,在荣军院一住下来,就已经有十二年了。

干伟是家中的独子,对于儿子的受伤,母亲心中一直非常难过,心中承受的压力也一直都非常的巨大。母亲觉得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好好的照顾儿子,每天给儿子打理的干干净净,看着儿子开开心心的吃饭。照护儿子二十年,这一走来路的不易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父母每天都要在儿子之前醒,他们吃完早餐后便马上给儿子准备适合他的早餐,早餐做好后才叫醒儿子,并照顾儿子起床,吃饭时必须将食物碾碎一口一口的喂到儿子口中,这是能让他用餐的 方式。每天看到她们这么辛苦,于是有位医生建议他们给干伟插胃管,有了胃管他们就不用再这么辛苦了,这样也能减轻他们的一部分负担。这样做虽然能解决进食难的问题却被他的母亲断然拒绝了,母亲不忍心看着自己儿子每天都插着管子进食,他们情愿自己累一点苦一点,至少这样他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完整的干伟。除了进食困难以外,干伟也不能保持一个动作太久,因此父母会隔小一段时间就给他换不同的姿势,每天都会给他按摩。一般瘫痪了的人过不久身体肌肉都会萎缩,长痤疮,但是在父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干伟的身体肌肉一直没有萎缩,身上也没有一处坐疮,可见他们对干伟的照料是非常细心的。

在照顾干伟受伤的二十多年里,夫妻俩很少为自己添置些东西,母亲冬天穿的都是十几年以前的旧衣物。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干伟,他们经常为儿子添置的衣物都是新的、好的,对于他们来说儿子穿的好才是最重要的。为了照顾儿子,父母付出了很多精力,在干伟的外婆去世的时候,由于儿子身边不能离开人,母亲都没能来得及回去送自己的母亲 一程。风是爱的呼唤,雨是情的交融, 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母爱、父爱,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的象征!父爱母爱的伟大都在照料儿子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出来,用再优美的文字也很难诠释出父母对儿子的爱。干伟,一名伤残军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和平,他绽放了自己美艳了国家,而在这英雄的背后,还有他的父母、他的亲人!向我们的人民英雄们敬礼!

退伍不褪色,平淡的岁月时刻冲击着生命中许多精彩的乐章,小志们在此祝愿老兵们幸福安康。

·END·

抖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yn/673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