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碎石价格

肾结石与胆结石


一、胆结石

胆汁从哪来到哪去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由于脂类不溶于水,需要靠胆汁帮助溶解消化。胆汁由肝脏持续分泌产生,含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等多种复杂,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各种成分均溶解于胆汁中,但胆汁比例失调时,就容易出现不溶解的成分、沉淀,或发生结石。胆结石长在胆囊里就叫胆囊结石,在胆管里就叫胆管结石。

胆囊是存储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汁主要由肝脏产生并持续不断分泌,每天分泌的胆汁有-ml那么多。生理情况下,休息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进入小肠而是进入胆囊储蓄并浓缩起来,进食时胆囊再将存储的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分泌到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正因为胆囊有浓缩胆汁的功能,所以胆囊容易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属于胆结石的一种,胆结石成因复杂性,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可以简单理解为胆汁淤积或者浓缩以后,容易形成沉淀,如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溶解的结石。

形成胆结石的常见原因

1、与肥胖、运动量少有关,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加5倍。

2、与胆囊的慢性炎症有关。

3、喜食甜食、高脂肪类食物等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胆汁比例失调、胆固醇呈饱和状态。英国医学家研究发现,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有吃甜食的习惯。

4、胆固醇的代谢失调: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妇女及高脂肪或患者,其血中胆固醇含量均增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增高。此时若胆汁淤积,胆盐减少,则极易形成结石。

5、盲目节食、不食早餐:报道大量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四个月内有1/3的人患结石,与长期进食不规律、胆汁浓缩有关。

6、腹部术后因禁食,胆汁淤积,久之可形成结石。

为什么说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结石

胆囊内胆汁在晚饭后从新开始储存,若隔天是不吃早餐,经过大约12小时的贮存、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

而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由于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而不是淤积在胆囊内,不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高,不易形成结石。

如何预防

虽然胆囊结石有好发的人群(40岁以上肥胖女性),但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胆囊结石预防还是有积极的作用。

饮食要有规律:早餐不可不吃,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使得胆汁得以定时排出,不至于过渡浓缩,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合理的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重。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胆固醇的代谢,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

素食者应适当补充卵磷脂: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胆汁中,当这一比例破坏,容易形成胆结石。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的胆盐浓度下降,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控制体重:保持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不起,如长时间用电脑、晚饭后长时间看电视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确切有效的方法,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如条件允许首选腹腔镜手术。

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指出:胆囊切除术为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优先治疗选择(强烈推荐)。

缺点是:胆囊的生理功能完全丧失,并可能出现胆管损伤、胆囊术后综合征、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

保胆取石术

手术取出胆囊内结石,而保留胆囊的方法。优点是保留了胆囊的功能。但由于发生胆囊结石的内环境没有改变,其缺点就是术后结石复发率极高。

保胆取石手术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1.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没有结构异常,囊壁光滑没有增厚;结石可在囊内移动,以体大、个数少为宜。

2.胆囊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体积能够缩小为原大小的2/3或更小。(这说明胆囊具有良好的收缩功能)

保胆取石手术的禁忌症:

胆囊萎缩、囊壁增厚、囊腔消失、胆囊出口处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前,保胆取石手术并非主流推荐的方法。其实,依照国内外胆石症处理共识,从保胆取石手术的指征来看,这些胆囊结石症患者大多数是可以观察的!

药物治疗

如果口服药物可以溶化结石,那是最理想的方法。但目前只有“熊去氧胆酸”一种药物可能有这种作用,而且仅仅限于少数纯胆固醇结石的患者,并且需要服药很长时间。研究表明,既使溶石成功,今后的复发率仍然高达50%以上。

国内许多治疗胆石症的中成药,只能起到利胆作用,对减轻症状有所帮助,但溶石效果如何没有循证医学依据。

体外震波碎石

曾经作为微创方法应用于临床。

体外碎石,只能粉碎坚硬的石头,如含钙量高的尿路结石,而胆囊结石含胆固醇量较高,质地偏软,只能打扁结石,难以粉碎,疗效有限,而且术后结石复发率高、可能造成肝损伤等缺陷,目前一般不推荐使用。

二、肾结石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其实,它们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将会得一次这种病。那尿道里到底为什么会长石头呢?得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应该怎么办?

尿道里的石头从何而来

人体的尿液是咸的,是因为它并不仅仅由水组成。排尿是人体主要的排毒途径之一,人体产生尿液,将大量的机体代谢产物溶解于其中,通过排尿作用排出体外。

正常状态下,这些物质均溶解在尿液中,处于“溶解状态”。一旦尿液中物质的比例失衡,尿液的酸碱度改变,或者尿液的量改变时,这些溶质就会从水中沉淀结晶,聚集成了结石。

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肾结石呢

引起结石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机体代谢的过程出了问题,产生了过多的代谢产物,超出了尿液的溶解能力,从而产生了结石。

比如说,甲亢的患者尿液中钙的含量增加,容易患草酸钙、磷酸钙结石;通风的病人机体产生了过多的尿酸,容易得尿酸结石。此外,喝水比较少的朋友,身体常常因为缺水而减少尿量的产生,使其中溶质的浓度过高而析出沉淀,容易形成结石。

第二,尿路发生梗阻或者感染是产生结石的另一个原因。当我们的尿道发生狭窄或被压迫而不通畅时,细菌极易存留在梗阻的部位。这些细菌的代谢废物破坏尿液的溶解平衡。

同时,死细菌的碎片将形成结石的“核心”,尿液中析出的溶质会依附在这个“核心”上,结石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第三,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朋友需要注意了,利尿药氨苯蝶啶、抗病毒药茚地那韦、胃药硅酸镁以及抗生素磺胺类的药物都是组成结石的成分,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要及时咨询自己的主诊医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此外,维生素D、C等药物虽然不组成结石,但可诱发结石的产生。因此,补充维生素的朋友们要坚持科学、适量、按需补充的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制剂。

得了结石应该怎么办

由于本病复杂多变,结石的性质、形态、大小、部位不同,治疗的手段和办法也有大不同,有的患者仅仅多喝水就能排出结石,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得过病;也有的朋友做了手术也取不尽石头。因此,一旦诊断,我们强烈建议您尽快到专科就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

既然尿路结石的治疗如此复杂,而且容易复发,做好预防措施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了。首先,上文中提到了很多容易患上尿石症的疾病,积极的治疗这些病是消除结石产生的根本措施。

其次,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看来,叫女朋友多喝水是有科学依据的。喝水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少溶质结晶析出的风险。除了白天多喝水外,睡前、清晨也应分别饮水,保证成年人每天的尿量在毫升以上。

最后,平衡饮食,避免一种营养物质过量摄入十分重要。尿液中钙含量高的朋友应限制奶制品、海鲜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尿液里草酸含量高的患者要避免吃浓茶、菠菜、番茄、芦笋、花生,以减少草酸的产生;尿酸高的患者需特别注意少摄入动物内脏、啤酒、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品。

总的来说,尿路结石并不可怕,在平时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把结石“扼杀在摇篮之中”才是远离结石的重中之重!

作者:医院外科团队、王伯军大夫

赞赏

长按







































武汉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jiangy.com/ssyn/31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