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疗机构 http://m.39.net/pf/a_5941764.html12月5日起,成都平原出现了今年入冬以来第一次污染较重的区域污染过程,成都市部分区域出现重度污染。12月11日零时起,成都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
此前报道
今晚,成都重污染天气升级为橙色预警!公交免费、地铁八折
此次污染过程为何来势汹汹、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缩短此次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间?12月11日,成都市邀请院士工作站进站专家——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对本次污染过程进行解读。
气象形势怎样?
连日晴好并不乐观
四川进入持续静稳天气过程
从总体来看,从12月4日开始,四川盆地个别城市开始出现污染,8日盆地污染城市个数达到8个,宜宾市达中度污染,形成区域污染态势。
↑污染实况图
同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地区也受到类似天气形势的影响,进入了重污染过程。
↑全国细颗粒物污染实况图
成都市从5日起出现小时轻度,但全日为良;7日起污染累积加剧,出现小时中度污染;9日成都市早上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较低,逆温达4.6℃,边界层下压至米左右,空气质量受此典型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加速恶化,9日PM2.5浓度较8日升高25.3%,AQI为,为入冬来首个中度污染。10日,成都和德阳均出现小时重度污染。
“从气象形势分析看,12月3日,整个四川盆地逐渐转为高压脊控制,呈现连日晴好,进入了持续静稳的天气过程。”贺克斌院士认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四川盆地静稳逆温维持。在高压脊控制下,无明显影响系统,近地面风速较小,且夜间至上午时段易出现逆温,容易导致一次排放污染物的累积和二次污染物转化。
二是出现连片大雾。从5日起,早晨有雾,9日达到大雾,成都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西南部分区域达橙色预警。
三是随着静稳状态持续,气象与污染双向反馈,混合层高度进一步压低,污染物垂直扩散空间进一步压缩。
↑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
污染物从哪来?
部分时段湿度大
导致颗粒物二次转化加剧
从12月5日起,大气扩散条件转差,前期受热力作用影响,污染物在日间仍然有较大的垂直扩散空间,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逐日波动上升趋势,随着后期扩散条件进一步转差,污染累积加速,部分时段颗粒物二次生成加剧,9日夜间开始污染程度加重。
在此次污染过程中,哪种污染物是“元凶”,又该如何管控?贺克斌院士基于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综合观测数据分析污染过程,认为有三种特征:
(一)部分时段湿度大,导致颗粒物二次转化加剧
7日起混合层高度昼夜差异减小,相对湿度维持在70%左右,9、10日清晨混合层高度进一步下降,至米左右,相对湿度增大至80%-90%左右,伴随充足太阳辐射和车流量早高峰提供的一氧化氮等二次颗粒物转化前体物,氮氧化速率(NOR)迅速增大(湿度最大期间,峰值达0.64),硝酸根在PM2.5中的占比迅速上升,峰值超过40%以上,接近年1月8-18日的重度污染过程(后称年过程),二次颗粒物占比此期间迅速攀升。
(二)粗颗粒物占比下降
年过程大气湿度条件与本次过程相当,但粗颗粒物占比、颗粒物中的地壳元素浓度和占比均高于本次过程。且激光雷达也未发现此类晴朗天常见的近地面扬尘现象。
(三)工业及溶剂使用源管控较好
通过挥发性有机物中的甲苯与苯比值(T/B)初步判断挥发性有机物来源,一般认为比值<2以机动车排放影响为主,比值>2以工业及溶剂使用源影响为主。与年过程(T/B比2.33)以及清洁时段(12月1-4日)相比(T/B比2.0),本次过程比值最低(1.57),显示工业及溶剂使用源影响进一步减少,机动车排放影响占主导。
预测预报:
预计此次污染过程仍将持续至17日
根据最新空气质量会商结果,目前成都市仍处于高压脊控制,静稳天气维持,其中11日夜间至12日,湿度增加,阴有小雨,空气质量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13-14日有弱气象条件波动,但对污染过程并无改变。预计此次污染过程仍将持续至17日,17日起,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整个盆地污染将自北向南逐步改善。
由于不利气象条件将持续、区域排放强度依旧较大,持续污染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为减缓本次污染过程影响,建议成都及周边地区认真落实应急措施,实现大范围应急联动。考虑到近期污染过程呈现硝酸盐主导的特征,贺克斌院士建议重点加强NOx减排,特别是强化工业源、重型柴油车监管,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sw/7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