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面对成都臭氧污染问题,成都市对平原地区主要城市开展了在线和离线观测,选取了成都市环科院超级站、四川省环科院超级站、成都(新津)、德阳(广汉)和眉山(青神)五个点位进行,重点从臭氧污染特征、臭氧污染形成机制、臭氧及前体物传输规律、臭氧生成敏感性和主控因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来源:红星新闻作者:李彦琴
每到夏季,臭氧便“隐藏”在万里晴空中,成为众多城市大气污染的头号“元凶”。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成都每年8月均出现臭氧污染,为此成都已连续4年出台多项污染控制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展臭氧污染控制尝试。
如何防范臭氧污染这个看不见的“杀手”?科技治气,成都出动了新的秘密武器。从8月上旬起,成都市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和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张远航院士团队在成都(新津)、德阳(广汉)和眉山(青神)组织开展了大型大气光化学污染综合观测联合实验,首次对成都平原臭氧及前体物污染特征、光化学污染机制、区域传输规律等进行长时段、大区域、多组分、高时间分辨率联合观测。
首次综合观测联合实验进展如何?其中又有哪些神器亮相?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一一进行探秘。
溯源:识别成都平原夏季臭氧污染成因
“本次大型大气光化学污染综合观测联合实验,目的就是为了识别成都平原夏季臭氧污染成因,科学制定臭氧管控方案,切实改善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大型大气光化学污染综合观测联合实验是由成都市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和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张远航院士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自由基及活性前体物在线测量技术”和“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成都平原臭氧污染形成机制研究”项目及“成都市夏季臭氧专项行动跟踪观测方案”项目,基于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组织成都市相关研究单位现有臭氧及前体物观测能力开展大型现场观测。
青神站点观测实验
据了解,本次针对成都平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综合观测项目是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一干多支”要求,以成都市为主,对平原地区主要城市开展了在线和离线观测,选取了成都市环科院超级站、四川省环科院超级站、成都(新津)、德阳(广汉)和眉山(青神)五个点位进行,重点从臭氧污染特征、臭氧污染形成机制、臭氧及前体物传输规律、臭氧生成敏感性和主控因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为何会选取这些点位?“这些点位是由张远航院士亲自带队现场踏勘后选取,均为成都平原大气污染过程传输通道的重要节点,其中既有能反映城市污染的点位,也有反应自然背景的点位,具有代表性。”该负责人表示,本次联合观测从8月初开始,预计于9月10日结束,共计40余天,根据空气质量预报,本次观测有效捕捉到成都平原臭氧污染最重的时段,“目前联合观测实验已经取得了非常宝贵观测数据,尤其是与臭氧及大气光化学过程密切相关的指标。”
据悉,本次联合观测实验研究成果将科学指导成都平原及成都市臭氧污染防控工作,为成都制定夏季臭氧防控策略,尤其是重点管控区域、管控时段、管控行业、主要活性物种及臭氧与PM2.5协同控制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全面:10余家专业科研机构组队
翻开整个联合观测实验的团队名单,其阵容和规模可以说是非常强大。
由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团队牵头,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杭州矮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科光电、聚光科技等10余家科研机构,驻点人员及后台技术支持专家团队超过人。
新津站点
“这次观测也整合了多个国家重点专项,全方位多尺度开展研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联合观测依托三个国家重大专项科研课题和经费支持,从国家层面,聚焦成渝地区尤其是成都平原区域的大气污染特征和盆地特殊气象条件下大气光化学过程及区域联防联控开展观测、获取第一手数据。
追本:价值过亿观测设备联合监控
除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外,一大批国际先进观测设备“黑科技”也将在本次联合观测实验中一一亮相,可同时对大气光化学和颗粒物污染近种组分进行观测。
“本次联合观测设备超过余台(套),观测内容涵盖了大气光化学反应全过程及主要影响因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包括对光化学反应前体物将包括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个VOCs组分)和氮氧化物(NO、NO2、NOy、N2O5)。光化学反应过程产物PAN、HONO、OVOCs和大气自由基,以及光化学协同反应:大气颗粒物浓度及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同时,还包括近地面及高空臭氧浓度,光化学反应大气氧化性、气象参数等相关条件。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总价值共计上亿元的观测设备中,大气自由基、光化学中间产物等多套设备是首次在成都应用。
近期热文
远达环保:上半年营收18.92亿元同比上涨27%
先河环保:上半年营收6.7亿元净利同比增长26%
中环装备年上半年净利润万元同比增长.46%
一图读懂
年各省大气污染防治分别有多少钱?
柴发合:大气治理VOCs控制问题突出
“中国大气网”公号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汪女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ss/7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