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且常相互影响,兼杂致病,如外邪可以伤脾,气滞可致食停,脾虚可以成饮等。呕吐的病机无外乎虚实两大类,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饮、气郁等邪气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一般来说,初病多实,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可由实转虚;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或成痰生饮,则因虚致实,出现虚实并见的复杂病机。但无论邪气犯胃,或脾胃虚弱,发生呕吐的基本病机都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接下来我们看看呕吐的辨证论治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实证』
外邪犯胃型(常见于夏季感受寒邪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症状:呕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发生,起病较急,常伴有怕冷发热,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
方药: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6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根、各12克,藿香20克,炙甘草15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午时茶颗粒
饮食积滞型
症状:呕吐物酸腐,脘腹胀满拒按,打嗝厌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
方药:保和丸加减(焦三仙、莱菔子各9克,制半夏、茯苓、陈皮各12克,连翘9克,大黄3克,蜂蜜一勺,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枳实槟榔丸,保和丸,加味保和丸
痰饮停胃型
症状: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或呕而肠鸣,苔白腻,脉滑。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制半夏20克,生姜、茯苓各15克,陈皮、吴茱萸、厚朴、枳壳、白术、桂枝各12克,炙甘草9克,服用方法同上)本方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温脾化饮。吴茱萸、陈皮温脾燥湿以化饮。厚朴、枳壳行气除满。
中成药:香砂平胃丸加苓桂术甘丸
肝气犯胃型
症状:呕吐吞酸,一直打嗝,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生气而呕吐吞酸更严重,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方药: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柴胡、茯苓各15各,白芍、枳壳、厚朴、制半夏、紫苏各12克,炙甘草、陈皮、竹茹、炙枇杷叶、旋复花各9克。服用方法同上)本方中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厚朴、紫苏行气开郁,半夏、茯苓、生姜、甘草和胃降逆止呕。陈皮、旋覆花、竹茹、炙枇杷叶以增强和胃降逆之力;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木香顺气丸、舒肝平胃丸、胃苏颗粒、胃力康颗粒、四逆散、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柴胡疏肝散。如果气郁化火,心烦咽干,口苦吞酸者,可合左金丸、四方胃胶囊以清热止呕。
『虚证』
脾胃虚弱型
症状: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劳倦,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党参20克,陈皮、茯苓、白术各15克,砂仁、木香、制半夏各12克,炙甘草9克。服用方法同上)本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砂仁、木香理气和中,陈皮、半夏和胃降逆。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胃乃安胶囊、胃复春片、摩罗丹、
如果脾阳不振,畏寒肢冷,可加用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理中丸任何一个温中健脾
胃阴不足型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量不多,或仅吐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难受,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药:麦门冬汤(人参6克,制半夏、石斛、知母、陈皮、竹茹各9克,生甘草4克,粳米10克,大枣6个,麦门冬30克。服用方法同上)本方中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胃阴,半夏、陈皮、竹茹以降逆止呕,大枣补脾和胃生津。石斛、知母养阴清热。
中成药:养胃舒颗粒(胶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ss/6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