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Bing
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医院体检,其中一个常见的项目就是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诊断多种疾病,不仅泌尿系统的问题,还可以看出全身多系统代谢情况。对待尿常规结果,我们既不能无端焦虑,也不能麻痹大意。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尿常规常见结果的临床意义,供大家参考。文
小莉本文主要包括
如何正确留取尿样本?
尿液的物理和化学属性
尿液中的蛋白和糖
尿液中的细胞
尿液中的管型
尿液中的代谢物
检验单上的项目如果出现「-」号,则为阴性结果,通常代表正常;出现「+」号,称为阳性反应,意味着可能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诊疗。有的患者看到化验单上有很多「+」号,就紧张兮兮,焦虑万分,以为自己快得尿毒症要透析了,到处求医问药。比如笔者曾见过尿潜血弱阳性的病人1医院,做了20多次尿常规。相反,也有患者对应该重视的问题毫不在意,大大咧咧,不至专科就诊,过了若干年,肾脏真的发展到了慢性肾脏病5期。因此,了解尿常规检查报告的指标含义,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很有帮助。
如何正确留取尿样本?
留取尿液样本的注意事项: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最好取晨尿留取标本前,最好女性患者清洗外阴,男性包茎者,将包皮翻开洗净。留尿时前段不留、后段不要,用干净的容器装好中间一段约20毫升尿标本需夏天1小时内、冬天2小时内送检
尿液的物理和化学属性
颜色
正常人尿液从无色至深琥珀色变化较大,取决于尿色素浓度和尿酸碱度。尿色异常除食物和药物影响外,有些疾病可导致尿色改变,临床常见的是血尿,需要专科医生进一步鉴别。
浑浊度
尿液排出时多较清亮,放置后可混浊,细菌生长、乳糜尿、脓尿等可致尿液混浊。
气味
尿液具有氨味。酮尿、代谢病等可有特殊气味。
酸碱度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pH约为6.5,可波动在4.5~8之间。饮食种类、某些药物和疾病状态可以影响尿液酸碱度。临床意义pH值增高疾病状态:代谢性或肾小球性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药物: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等。pH降低疾病状态: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高热、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药物: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
尿比重
正常成年人在普通饮食的情况下,尿比重波动在1.~1.之间。大量饮水时尿量增加,尿比重可降低至1.以下;身体缺水时尿量减少,尿比重可达1.。
临床意义
尿比重增高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血容量不足等情况
尿比重降低
疾病慢性肾炎、肾小球间质疾病、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多尿期及尿崩症等情况
尿比重恒定
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障碍时,尿比重不能随身体内水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呈恒定的值
尿结晶
正常人和某些疾病的患者都有可能存在尿结晶,主要来自饮食代谢和药物,与温度、酸碱度有关。
临床意义尿酸结晶见于痛风、尿酸性肾病及尿酸结石、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期间。草酸钙结晶见于泌尿系结石。碳酸钙结晶见于慢性膀胱炎、尿潴留磷酸钙结晶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胆固醇结晶见于肾淀粉样变性、脂肪变性、肾盂肾炎、乳糜尿磺胺类药物结晶提示肾损伤
尿液中的蛋白和糖
尿蛋白
当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或血浆异质蛋白过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等,均会产生蛋白尿。
正常人有时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发热、剧烈运动后、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妊娠期、体位性蛋白尿等,不提示存在某种疾病。
病理性蛋白尿有以下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肾小球性蛋白尿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心功能不全等肾小管性蛋白尿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2-微球蛋白),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
可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溢出性蛋白尿
肾脏正常,但血液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超过肾脏重新收能力而排出尿液
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等
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等
特别提示:体检出现尿蛋白阳性,要转至肾内科专科就诊,专科医生会开出进一步检查以判断是否为真性蛋白尿及蛋白尿的定量、原因。
尿糖
尿液中的糖主要为葡萄糖,尿糖取决于血糖水平,并受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影响。血糖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或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时出现尿糖阳性。临床意义生理性尿糖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摄入糖类,妊娠末期或哺乳期妇女可有一过性尿糖阳性病理性尿糖可见于糖尿病、脑出血、癫痫发作、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过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肾小管疾病等
尿液中的细胞
尿隐血
血红蛋白滤过到尿中,或者肌肉损伤产生的肌红蛋白滤过到尿中,会引起试纸颜色改变,提示潜血阳性。临床意义红细胞破坏如心脏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等生物因素如疟疾感染、梭状芽孢杆菌中毒动植物导致的溶血如蛇毒、蜂毒等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如DIC服用氧化剂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伯氨喹、硝基呋喃类等免疫因素如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血型不合的输血
特别提示:出现尿隐血,需至肾内科专科就诊。尿潜血阳性不是血尿,单纯尿潜血阳性无伴蛋白尿、高血压,临床一般给予定期随访的建议。
红细胞
尿沉渣中红细胞数≥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通常ml尿液中有1ml血液,肉眼可以看出,称为肉眼血尿。尿液可以呈现洗肉水样、浓茶色、酱油色,甚至鲜红色及有血凝块。临床意义
肾脏及尿路疾病
肾小球疾病: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炎、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统结核等
泌尿系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
肿瘤:尿系统各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如肾肿瘤、膀胱肿瘤、输尿管肿瘤等
外伤:伤及泌尿系统时可岀现血尿
解剖异常:多寰肾、薄基底膜肾病、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邻近器官疾病
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肿瘤侵犯尿路时可岀现血尿
全身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感染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等
理化因素:如食物过敏、放疗、药物(如磺胺、酚、汞、铅、砷中毒等)、毒物等
白细胞
离心尿沉渣白细胞数≥5个/HP为白细胞尿。
临床意义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进型肾炎等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可能从泌尿生殖道内任意部位脱落,从而出现在尿中。
临床意义
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尿路感染等
尿液中的管型
管型
管型是在肾小管管腔内形成的圆柱形结构。
临床意义透明管型偶见于正常人,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发热、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心功能不全等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白细胞管型,见于尿路感染、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上皮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重金属或化学药物中毒等颗粒管型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脏病、淀粉样变性类管型见于应激状态及肾功能恢复期。假管型,无病理意义
尿液中的代谢物
尿胆红素、尿胆原
提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指标。
临床意义
综合评估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疾病
尿酮体
酮体为人体利用脂肪氧化物产生的中间的代谢产物,当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时,酮体产生的速度大于组织利用的速度,出现酮血症,继而可出现尿酮体。临床意义见于糖尿病尚未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吐、子痫、剧烈运动、饥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激状态、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其它的异常因不常见,不逐一赘述。总之,看见尿常规出现阳性结果,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能不在乎,需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分析。
编辑
April
公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获取靠谱科普
体检相关
肿瘤标志物体检肺结节甲状腺乳腺息肉胃癌结直肠癌
慢病相关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中风冠心病乙肝肺结核哮喘
妇产相关
痛经子宫肌瘤附件肿块阴道炎多囊卵巢月经不调HPV疫苗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
乳腺相关
乳腺乳腺增生母乳喂养乳腺结节乳腺癌乳腺检查
常见疾病
荨麻疹鼻血带状疱疹口腔溃疡感冒咳嗽发热腹泻肺炎支原体鼻炎流感会厌囊肿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贫血
儿科相关
儿童肺炎儿童疾病手足口儿保肺炎疫苗过敏
儿保相关
疫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自闭症多动症维生素A维生素D
其他
新冠疾病会员直播急救家庭医生循证医学专辑
点亮在看,不会走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ss/6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