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输尿管结石碎石价格 > 输尿管结石科室 > 探微历史深处的社会对成都平原曲水村的调查
当前位置: 输尿管结石碎石价格 > 输尿管结石科室 > 探微历史深处的社会对成都平原曲水村的调查
探微历史深处的社会——对成都平原曲水村的调查
作者简介:刘思,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级博士研究生,于年6月6日进入四川省成都市新繁镇曲水村,开展“长江小农村落”形态与实态的村庄调查与田野观察。
一、“因抬方而需”的笼杆会
笼杆会:相当于现在的“老人会”,即老人过后组织成员互相“抬方子”(棺材),同时帮忙请邻里协助操办丧事。(受访者:黄大文、陈世永)
1.成立原由:家户办丧,人手不足。一是需大量强壮劳动力。这也是笼杆会出现最为关键的因素。按传统土葬习俗,人过世之后,将以方子为床,以墓地为房。在吉日将装有死者的方子从家里抬到坟地下葬,按当地习俗,在下葬之前还需要在村里绕一圈,最为简陋的棺木也要8个人起抬。不仅是体力需要,风俗也规定这8人都得为男性,且丧者五服内家人不能参与。二是办丧时间长、规模大。丧事是大家庭大事,需要像红喜事一样置办酒席,除亲戚朋友,附近的邻居都会来送礼,因而办餐规模较大,且需办数天。三是“喜事可以提前自己定时间,做好充分准备,人哪天去世谁也算不到”。丧事在时间上的不定性,以及在人力的特殊要求下,使固定的合作成为一种极大的需要。
2.组织形成:自发成立,自愿加入。首先有一个人提议,然后找到数户条件适合的农户,共同商议,以自愿为原则,约定形成办丧互帮的稳定合作者。
3.成员条件:家里有男性全劳动力(身体健康的中青年男性)为最基本参会条件,因为老人、小孩和女人都做不了抬方。同时,因为丧事的不定性,人在村内居住、常在家中,外出做事少的农户成为优先考虑对象。
4.参与者间的关系:参与者之间则多为亲戚朋友,关系好、相熟的邻居。下以讲述者黄大文、陈世永家参与的笼杆会为例。
5.组织成员单位:数量单位:以户为基本单位,为按抬杠人数为基础,一般都在8户及以上不等。地域范围:不受限。为方便多为就近的甲内为多,跨级甲、跨村情况也存在,但也是地理距离较近者。如黄大文参与的笼杆会,陈世远、陈代河2人户为第5保同一甲,陈玉清为第10保9甲,其余的都为第10保4甲,三个甲相距在1里内。
6.参与费:参与互帮会者唯一需要支付的费用就是2根笼杆、4、5块板子、几根绳子等工具费。(工具:将棺木绑住抬起所需要的东西,其中最贵笼杆是抬方子最为重要的工具,因而组织也以此为名。)费用支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与者一起到山里“偷”大木头,然后自己加工而成。(在偷木头的时候,需要在树旁点一个炮,以表示这这颗树被偷去做笼杆了,这样农户就不会追究其责任。“放炮大家就知道是砍去做笼杆了,他家以后也要用,知道了也找我们赔。”)另一种是按户集资到市场上购买。
7.组织管理者:组织者叫做会头。管理笼杆等工具、办丧事的时候组织和安排人员以及管理成员进出。会头由参与的人一起选举产生,一般都会选会说话的、懂办事的人。选出来之后,一般不会再选,除非会头不愿意做了,或者做得不好,大多数人提出,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其没有固定的工资,但是每家办丧事的时候都会另外给会头单独包个红包。因为笼杆等工具之后如果坏了,都由会头修好或者重新购置。
8.帮丧基本程序:A.向会头报丧。孝子(去世者的儿子),在发现死者去世当天先要到会头家门前跪拜、磕头,会头请起来后,进门告诉会头自己家丧事准备办多少桌、办几天、棺材做多大,以方便会头做安排。B.请“相帮”。即由会头带着去孝子去请死者家朋友、邻居家的全劳动力以及笼杆会成员帮忙办丧。(丧着儿子在家门口跪着,会头进屋里告知其情况,通知其明天去丧者家做事)。C.带上桌椅吃早饭。第二天早上,由办丧的人在家里做好早饭,招待所有来帮丧的成员。同时,来帮丧的人每家每户都要带上自家的桌椅和板凳,以供丧家使用。D.会头分工。饭后,由会头具体安排哪个人去买菜、哪个人去做饭、哪个人负责抬棺等等。最后,根据安排,各自忙活。
在办事期间,笼杆会成员免费,主家主要承担三餐。其他相帮的农户也是免费、包三餐,但是每户在心里或者自己用账本记个账,帮忙都要还回。如这次甲家办事6天,乙家出了1个人来帮忙,下次乙家办事3天,甲家一般会自觉地出2个人去帮忙。
9.组织事务决策:黄爷表示,笼杆会事务很简单,基本不存在需要决策的事情。有事也是商量,大部分同意即可通过。
10.人员安排准则:参会农户家有1个男壮丁必须出工,作为抬方者,家里的女劳动力一般没有事情也要来帮忙。特殊情况下可以不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已经出远门不在家、在此之前答应好别人要做活路、娘家有事必须出席等,且这些情况都要得到会头的同意才能有效。
11.成员进出规则:新成员进入:首先满足基本条件,即家里有男性全劳动力。然后要先得到会头同意,再由会头组织成员会议,过半会员同意。成员退出:不会随意退出,一般是搬迁不在村,或者家里人都过了,就剩下小娃娃就算自动退出。如果除小孩,还有老人,则不算。另一种是组织退员,如果有人经常故意不帮忙,找理由躲避,被发现就会被退,不过这种情况几乎很少。
12.盈利性活动:除会内成员相互帮忙,如果有人请相帮会帮忙,也可以去。免费也可以收费,一般而言,如果是亲戚朋友、以及邻里之间就不会收费,免费帮忙,但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外出的人就得收费。由主家包个红包作为报酬,并由去帮工的人来分,没出工的人不得。同时,如果使用了笼杆,主家还得再单独给会头一个红包。如果只借用笼杆,主家则要包个红包给会头,作为工具损耗费,由会头个人使用。
非笼杆会成员多请亲戚邻居抬方子,请笼杆会办丧的人较少,一般是有钱的人。但村里有钱人不一定会请当地笼杆会,还是要看关系。案例:原通连村1队,有家姓罗的农户,为小土地经营,单家独户住在一个院落内。家里老人过世后,其舍近求远,请彭州邻县互帮会的人来办,因为跟那边的人有亲戚关系。同时,不但未请其帮忙,同队的农户也大部分都没有请去吃丧事饭。
二、“因虫患而兴”的秧苗会
秧苗会:在没有农药的传统社会,从秧苗变生长为谷子的过程中,常受虫患,为此人们集体组织起来,请道士“打秧苗”,以保佑稻谷不会被虫鸟吃掉。(受访者:张开秀)
1.组织单位:通连村(第5保)、老曲水村(第10保)均是以保为组织单位,并由保长和甲长组织、管理。
2.组织参与者:保内所有农户均有参与资格,采取自愿原则,以缴纳参与会为标准。基本情况下,佃农全部会参与,因为“只要旗子钱就不贵。而且这都是好事,以前大家都相信。”地主大部分情况下也会参加。因为地主也希望丰收以保障能收到租。
3.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插秧子前后。“这是千年的老规矩,大家都知道,到时候就会开展活动”。
4.地点:在村内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进行。因为,土地神掌管着土地即耕种在土地上万物的生长,得到土地神保佑,秧苗子自然能长好。通连村在石灰洞子(老地名)的小土地庙外开展打秧苗活动。
5.资金来源:全部来源于参与秧苗会者承担,以“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吃饭的多交、不吃少交”为收费原则。(按田亩的块数计算,一块田地一个旗子,因为一块田里面不管大小都是在中间插上一张。允许多要点,但是同样的价格按张交钱)。
6.活动开展程序
A.层层上交资金;由农户先上报需要五彩旗子数量、是否吃午饭,保长、甲长以此定好每面旗子价格和饭价,并做好通知工作。农户在规定时间内,将所需交纳的钱算好,交给本甲甲长,再由甲长登记好名单和数量上交给保长。
B.提前准备:采购、做旗、请道士。钱上收之后,由保里统一购买黄纸、红纸、白纸等五个颜色的纸张、小木棍子,并请人做成三角形的五色旗。购置米、菜、原料等,为中午聚餐准备。买好香、纸、鞭炮、蜡烛,请好做法道士。
C.道士做法“打西风”:5月5日,石灰洞子内土地庙,道士先为土地神烧香点蜡做祭拜,再念经做法,为旗子“打西风”。(请西风把吃稻谷的虫子、鸟儿全部打掉)。一般每家每户村民都会去看,大部分自己带上香、纸,在道士做完法之后,给土地神上个香等,以求保佑。同时都要在现场拿旗子。如果来不了,只能让邻居帮忙领了。
D.领取旗子:道士做完法将旗子交给保长,保长按照之前登记情况统一分发给甲长,每个甲农户再按照交的钱到甲长那去领取相应的旗子数。没有交钱的一般不会给旗子,但一般都会多做一点,多了的要看甲长,如果跟甲长关系好,可能会给。
E.秧田插旗:领到旗子之后,农户就会立马赶回家里的土地里,争赶着把旗子领到旗子就插到田地的中央,怕慢了,别人先把虫子赶到自家田里。
F.聚餐酬谢:当日中午,由保请道士吃上一顿饭。保内村民均可参与,但除了道士、保长、甲长免费外,其他的人要先交饭钱。一般都是有钱的地主、富农。其希望跟道士吃饭,能多得一点神仙的保佑。
三、“集资借贷式”的上会
上会:分为上谷会和上钱会。在每年在规定的时间,所有会员将一定数量的谷子或钱交给一个人使用。“相当于大家把谷子、钱拿出来借给一个人先用,到时候慢慢还。”(受访者:彭宁忠、梅章成)
1.产生原因:传统时期,村庄大部分村民比较穷,仅够过生活,没有多余的钱或米防范灾荒、或者无力办理红白喜事等。
2.组织参与者:以自愿参与为原则,一般优先考虑亲戚朋友,再考虑邻里之间。因相对而言,亲戚朋友比邻居更加值得信任。(“以前的人今天还在这租田种,明天就去其他村了,万一拿着钱偷偷跑了,找都找不到。亲戚朋友都是可以相信的,不会水。”)以彭宁忠家参与的上谷会为例
3.组织单位:组织成员多为亲朋之间,因此不一定在保内或村内,跨村情况也较为常见。数量上一般在10户左右,不会太多人,要人多了,轮着时间太长。
4.号召者:号召者什么人都可以当。一般为当年或者这几年需要钱、粮的人,会主动找人商量:“我们一起上个会,每年交X斤谷子(或X钱),你来不来”。如梅章成家因需钱修房,而召集亲朋、邻居成立上谷会。
5.管理者:没有固定管理者,每年轮着哪个人“请会”(即谷子或钱集中交给的对象),当年就由其做管事。
6.请会上谷(钱):每一年由一户做为收会者,其他参会的人每户都要在每年收割完谷子之后,将规定数量的稻米(或钱)送到收会者的家里头。
A.数量。交谷30-50斤不等、晒干碾好的大米,交钱在1、2元左右。一般上会成立之初便会确定好,如果增减需开会,全部人同意才可以更改。
B.上会时间。周期分为半年和一年,一年的居多。每轮次具体哪一天由轮到收会的人确定,且一般在上次收会集合那天说好,到规定时间,交谷或交钱的人就得交过去。
上谷会:在每年稻谷收割完,晒好的9月份。上钱会:常在每年年中的6月份,因为下半年红白喜事比较多,提前多方便大家使用。
C.收谷顺序。一般最初抽签、或者摇色子(两颗色字,谁摇到的数目总和最大就由谁先做收会的人)确定先后顺序,有的会直接由会发起人优先,其他人抽签。但是如果哪家有事急需,可以跟轮到收会的人商量好先给他,同意了就可以换个顺序,然后提前通知交谷(钱)的其他人。要是如果其刚轮过了,大家就不会给他换了。“大家都是需要谷子(钱)的,再轮一圈,10户就要5年或10年。”
D.记账为凭。会内有个账本,专门记录每年收会的情况,包括收会人、收会时间、地点、交会人名单和交会数量。账本轮流管,谁收会谁管,一直到下一次收会,并由下次当轮的收会人提前数天亲自去领取。
E.午餐招待:收会人在当天中午必须摆上肉、酒来招待交谷(钱)的人。一是有的成员家远,上午来下午才能回,收会人应该管午饭;二是都在一起吃个饭,可以相互做个人证,以备日后口说无凭,互相扯皮。如果赶不上中午饭,则要提前说好哪天过来交。当然为防止扯皮,双方一般也都会找个会里的人来做中间人。但当日是否饭菜招待则由收会人决定,不是必须的了。
F.缓交、少交。缓交: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需要收会人同意,且缓交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当年。少交:“这个就不行了,都是规定,不能随便水的,那你自己想办法找别人借也要给人家。”
四、“血缘宗亲”的清明会
清明会:在清明节期间,因共同祖先的同姓族人,以同宗同祖为单位,聚集在一起祭拜祖先。(受访者:姚建述、陈世永、黄大文、董宗谱)
1.组织范围:以共同的某一祖先为源点,分散到各地的所有族人,没有绝对的地域上范围。如陈世永所在的陈氏,祖先陈国元下所有族人,主要来自新繁、万安、彭州市、高宁、清白;黄大文所在黄氏包括广汉、三河、新繁、马街等。
2.组织者:A.称呼:至今访谈的四个姓氏中,均表明宗族内没有“族长”这一称呼,且清明会的组织者也一般“会首”、“会头”。B.资格:族内成年男性,女性、小孩均没有资格。C.产生方式:一是推选产生。即从族人中推选出辈份高、年纪大、有文化者。一般大族采取此方式。二是轮流当任。即参与清明会的族人每户轮流作为会头,无成年男性家庭除外。一般为组织规模小的宗族。D.组织者权力、功能:“做会首就是承包清明祭拜、吃饭,管族谱只是管族谱本、登记人口而已,没有什么权,就是个选出来的办事的。”(姚建述、陈世永)“会头管会、管族谱、管族田”(黄大文)E.会首待遇:一般为免费义务担任,尤其是会首轮流当任的宗族。有福利待遇则多为宗族公田交由其管理、使用权。如陈世永父亲当任会首,便可耕种3分6的祖坟地,办会之后,多可作为私用,少则由其补上。
3.资金、工具来源:资金来源分为公田支付、按户摊资或富者捐赠。如陈氏、黄氏均有公田,资金全部从中支付,其他族人无需付费;姚氏每年会前或会后由每户平摊所有费用;董氏“有钱的出钱,没钱的也可以吃”,族内有钱的地主、商人等捐钱承包。工具来源也有两种,一种是上坟需要的蜡烛、香、纸钱等从上述资金中支出。一种为吃饭所需的桌椅,用邻里借用,且无需给钱。(“好借,家家户户都会要办事,今天你不借,明天你也借不到。”)
4.活动地点:有祠堂的宗族,在祠堂中举办祭拜和聚餐,并到祖坟上坟。没有祠堂则在会首家集合及聚餐,没有祖坟同样在会首家摆的牌位上香祭拜。
5.活动参与者:每家每户派代表参加。代表必须是男性成年家人,未成年男性小孩可以跟着家里代表参加,而女性均不能参与。
6.活动内容:
A.祭拜祖先。由会首带领族人,按照祭拜程序向共同的祖先牌位、坟地祭拜。
B.族人上谱。清明会也是宗族每年统计人口、族人名字上谱的时间。由各家向管谱者汇报当年家里新出生人口、过世人口、以及家人嫁娶的具体情况,并一一登记入谱。在人口统计中,女性子女不作为宗族人口,名字等信息均不入普,嫁入的女性仅登记姓氏。
C.族人聚餐。所有参会的男丁代表都参与聚餐,也有些宗族允许未成年男孩吃饭。如果在办会人家里吃饭,其家里所有成年男丁都能上桌吃饭,其女性家人则只能在厨房吃饭,或在男性吃完之后再上桌吃。在作为排序上,遵循“辈份高者为尊、年纪老者为大”,办会会头、经商的富者、权高当官者都得将上座让与这些长者。“不是当官的就能做上席。当官的在国家当家,回到家里头还要听爷爷、父亲的,到家里要实行家法,当然是辈份高的做上席。”
五、“无处不在”的袍哥会
袍哥会:当地老人将“袍哥会”对应为现代社会的“黑社会”。村内中老年人几乎人人都听说,村内也有不少人加入其中,却均未能讲述其内部运行。从访谈中仍可获知,袍哥会对村民的影响。(讲述者:姚建述、叶绪全)
1.组织情况简介
(1)入会。
入会动机:有主动入会,也有被迫入会。主动入会者主要为两种人,一是有钱的地主富农、经商的商人,以寻求安全保护为目的。加入袍哥会之后,当地袍哥就不能去抢其财务,同时受到其他人的威胁或强劲之时,袍哥会需要出面解决。二是将袍哥作为职业者。入会作为袍哥成员,在组织内部做事谋求生活,作为事业工作。被迫加入:袍哥会为扩大规模影响,也存在“抓壮丁”的行为。讲述者姚建述在年年底,被村内陈玉贵、谢少贵、黄礼钱三个入会袍哥抓到马街总部,同意则放出,不同意关押、殴打。最后,被迫同意加入。
入会程序:“就像现在入党一样。要有人带着你,不然进不去。”即由内部袍哥成员介绍给管理者,经过考核,给“舵把子”磕几个头就算正式成为袍哥了。
(2)类别:分为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
清水袍哥指不参与组织活动,只缴纳保护费者;浑水袍哥则是在组织内部当任职务工作者,收费或是拿枪抢劫,入会不需交费。
2.袍哥会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1)“肥猪出逃”小故事。
陈玉贵从外头拉了两头“肥猪”(指有钱人),关押在家里的小黑屋,让陈玉新母亲来看管。当时陈玉新还是嗷嗷待哺的小孩,其母亲因照顾其,而致使夜里肥猪逃出,并到乡公所报案。最后,根据留下来的记号,找到村内,将陈玉贵、陈玉新母亲抓获。隔壁村有个姓米的地主,听说之后,怕以后也会被绑,去新繁买了件新衣裳,半路上就把衣服解了。
(2)场镇上的“管理者”
袍哥还参与到村民的市场交易。一是市场收保护费。新繁县袍哥会的卢二哥,属于当地地头蛇,下派王凳儿到王家船(曲水所在乡的集市)专门收取保护费。凡是在街上开店铺、扯摊子、外面来的耍猴子者,都必须加纳保护费,不然暴力禁止营业。但并不进行真正的市场管理,只为收钱。二是公称经营。市场上还有个公称,也由炮哥在经营管理。在市场买卖中,尤其像买猪、大采购米等大额买卖时,买卖双方互不信任,都会拿公称来称数。凡是过称都要给过称费。三是纠纷调解。街上有个邓大爷(宁河村),在街上开香蜡铺、是个卖香、卖纸,是场镇的清水舵把子。做事能力好、说话公正、公平,大家都供奉他,在街上遇到扯皮、矛盾,常会请其调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ks/7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