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碎石价格

天府文化成都平原上,八座史前古城


如何治了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06/7117848.html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我国的早期城市应该先诞生于黄河流域,然后才逐渐向四周地区传播。可是近年的考古工作者已经在长江流域,包括成都平原上发现了距今年—年的史前古城。也就是说,成都平原上的城市起源和形成不比黄河流域晚。

大概在距今—年之间,成都平原上出现了最早的八座古城群:宝墩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古城、崇州紫竹城、大邑高店古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村古城。这些古城多位于河流附近,这样会方便城内的居民生活用水。古城的形状大多呈长方形。也有的古城近似六边形,有的古城是双圈城墙,也有的是单圈城墙。至于为什么有的是双圈城墙,学者们说,这是因为古城墙修筑的时间前后不一样,有的城墙修筑若干年以后由于受到洪水冲击和年久失修等原因便废弃了。统治者眼看旧的城墙废弃,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便又发动城内的居民修建了第二层城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城墙相当宽厚,但是还不规范,有的地方非常宽,有的地方就会相对窄一些。可能当时城内的人建城墙的时候不会拉出一条直线来防止城墙修筑的走形。比如宝墩古城的城墙顶部宽3.15米,底部宽8.4米,高1.85米。但城墙最宽的地方竟达到25米,最高的地方大概有5米。这当然是因为当时建筑技术落后造成的,当时的城墙主要是用土堆筑就。虽然建筑技术落后,但古人筑城墙也讲究一定规矩,而不是说古人建筑城墙就像玩积木游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内,位于屋顶的太阳神鸟标志

这些古城址的面积都很大,其中最大的宝墩古城城垣长约米,宽米,周长米,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其他的如郫县古城也在30(万)平方米以上,可以说在中国史前古城中是数一数二的。那时候的城墙可不像如今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灰色砖块砌得严严实实的。

早期的人类还没有发明砖,我国古代城市中大规模使用砖砌城墙则是汉代以后的事了。宝墩古城群城墙就是用土拍打而成,远远望去更像一座土堆。因此这种城墙无论是防洪还是抵挡外敌入侵,作用都十分有限。但我们必须体谅早期人类的艰苦。可以想象一下,因为蜀地多雨,往往是堆了一大堆的土还没来得及拍打夯实,就被雨水冲刷变形甚至坍塌了。所以古人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其匮乏且蜀地又多雨的情况下能建造出如此高大的城墙已属不易了。

今天,神秘的史前古城不仅令专家学者神往,也让我们追随古蜀人遗留的痕迹,穿过古城墙,到城内转一转吧。

当时的古城内已开始出现功能性分区。而刚一迈入古城就踩在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因古城内还没有正式规划整齐的道路。土路的两旁零零散散矗立着几座泥屋子,屋顶上搭着木条和茅草,学者们把这些屋子叫做“木骨泥墙式建筑”。

这些用于居住的屋子都不大,一般只有几平方米。从考古人员在宝墩古城发掘出的一座房址来看,房址的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东西宽4.10米,南北暴露长2.32米。屋子里一边是灶台,灶台中间用绳子拉起了一口泥制的锅(其实外表看上去更像壶,因为容量很小)。出于保温考虑,锅的口颈很小,底部呈尖状。灶台旁边摆放着一些用泥制的壶、碗和勺子。屋里另一边是用木板铺就的床,而茅草就是床垫和被褥。其他如板凳、椅子之类的家具是没有的,当时的生活还不怎么需要这些高级家私。人们物质生活还没达到一定高度。屋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矮矮的门,所以即使是晴天,屋内光线也很暗。可以想象,如逢下雨天,屋里漏雨肯定是家常便饭的事。

三星堆出土的古蜀文物

当来到郫县古城的中部,会突然看到一座宏伟的长方形建筑。这座建筑长约51.5米、宽约10.7米,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建筑墙体用木柱加竹笆,内外涂抹草泥建成,四周非常洁净,有几个卫兵在此处巡逻。建筑用石头做台基,明显要高出四周,墙体用木头和泥巴混合而成,屋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五座卵石台,每个卵石台的大小、间隔、方位都很有讲究。

古城中的人非常崇拜“5”这个数字,认为这个数字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可能和汉族人崇拜“福”“寿”这种汉字是一个道理吧。卵石台上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陶器,陶器大小和器型都有讲究,不能乱放。陶器里面装有美酒和水果。

考古人员曾在崇州双河城中的大型建筑周围出土了一些陶器和一件精美的三孔石钺。据学者分析,三孔石钺是一种祭祀性礼器,估计是当权者才能拥有的重器,相当于后代的传国玉玺一样。有学者就此认为,这是一座祭祀性建筑。每逢重大节日,古城中的酋长便会带领全族人在此祭祀祖先和上天,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子孙能够平安健康。

最后,当走到城墙附近时,发现此处是一处墓葬区。这些墓大都呈长方竖形。从考古工作者后来的发掘来看,这些墓葬墓穴较浅,没有随葬品。由此可以断定,墓葬中的人肯定不是贵族,墓中不但没有任何随葬品,而且有些尸骨还胡乱堆放于一个墓坑中。可以想象,这些穷人生前可能住在古城贫民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也不能达到温饱水平,死后也不能善终。

成都博物馆,宝墩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展

在宝墩古城群里逛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像监狱、军队这些暴力机关。至今为止,从出土的器物中也很少发现有兵器。正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段渝先生所说,宝墩古城群是处于酋邦制社会,其社会秩序主要是靠共同的风俗和信仰来约束的。这些古城群的人属于同一个部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血缘关系。每逢重大节日,大家都会聚在神庙朝拜共同的祖先和神灵。即使两个古城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大家也愿意坐到一起听从德高望重的长者裁判,不用大动干戈。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古城群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城市,只能说是早期城市的雏形。打个比方的话,这时的古城于真正的城市而言就像还没有分娩的胎儿。并且这八座古城不是存在于同一时期,而是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考古学家把宝墩文化古城群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四期——

第一期以宝墩古城早期为代表;第二期以鱼凫村遗址一、二期和宝墩遗址二、三期为代表;第三期以郫县古城为代表;第四期以鱼凫村三期和郫县古城晚期为代表。各个古城的变化可以通过出土陶器的器型、色彩及纹理上辨别出来。

但令人至今感到奇怪的是,成都平原上这八座史前古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概在距今年左右,这些古城突然消失了。关于古城消失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毁于一场大洪水,还有的人说在宝墩文化晚期,蜀地兴起了三星堆文明,宝墩古城群毁于和三星堆蜀国的战争之中。

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古城的消亡,一直困扰着许多历史学家。直到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环境考古专家黄明先生在宝墩古城的再发掘过程中,于古河床中发现了两棵古树,经过碳—14鉴定,断定这两棵古树是在距今年左右的一次洪水中被冲到河床里的。从此,宝墩古城消失的“元凶”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古蜀时期的一场大洪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guanjieshi.com/ssjx/70194.html


当前时间: